收藏点击收藏  [登陆] [注册]
欢迎登陆书画家影像网 | RSS订阅 |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头条关注
当前位置: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俗” 在国画中如何解读?

时间: 2023-05-05
标签:


所谓“雅”必须要有自己独特的东西,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有人多题几个字,觉得很了不起,自以为很有文化。画家要靠画来讲话,不是随便题几个字就有古意。那么“俗“呢?

 

需要说明一下的是,对“俗”字的含义,我们仅指“庸俗”而言,绝不指“世俗”,更不指“通俗”。如果平凡的、常见的事情就是俗气的,那吃饭最俗,是俗不可耐了。但吃饭又大有学问,吃饭中有文化。除了生活的必需、生命的延续的需要,还有许多精神内涵的东西,就看我们怎么从日常生活中来体会。

 

我们在欣赏中国画的时候,常听人说到“匠气”、“俗气”等语汇,这在国画中我们应该怎么理解呢?

 

我们往往提笔之前讲究的是心境,如何会心静呢?老实说在这个纷杂的当今社会保持一份静心实属不易,换句话说,便是没有与世争衡、传之不朽的存心。想要作品不凡脱俗“心境”我认为是基础,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心不知手,手不知心的境界。

“言为心声,书为心画。”一种艺术的成功,都各有作者的面目和特点。之所以不同,我想大概率因为各个作品,有各人的个性融合在内。孙过庭言:“虽学宗一家,而变成多体,莫不随其性欲,便以为姿。”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欣赏国画无非是从审美条件出发的,“俗”同“雅”是相对的。古画论里,反对俗的同时就提倡“雅”。这就涉及到画家的艺术风格,并反映画家的思想、意境与审美标准,然后从作品反映到观者,当然不能迎合观者,迎合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就是俗气。举例来说,咱们拿大师齐白石的画来说,齐老的作品是对生活的自然而然的流露,也是他生活理想的感情升华,他就是把平常的东西说出来,非常口语化,非常民间,非常淳朴的语言。事实证明,现在齐白石已经得到大家普遍的承认,他由过去的平常变成现在的高深,由“俗”变成“雅”了。

 

其实,平常生活中也有雅俗之分,关键要有自己的文化认识、时代精神。现实生活压力,使大多数的人必须面对职场的浮沉,人事的交际。工作外,找些自己感兴趣事情,缓解工作的压力,又磨练下心智,洗尽铅华,开阔视野,修身养性。什么叫“画中有诗”?本身对生活有精华提炼,本身就是一首诗。

国画中的雅与俗从根本上来讲,要有自己的语言,要有独创性。任何艺术都是对生活精华的提炼,并且能够与众不同。国画不同于诗歌,不同于历史,不同于文学,不同的门类有不同的特点,是根据个人的体会创作出来的。如何与当今时代社会结合起来,变成自己的东西,最终形成自己的语言,而且这种语言不能平庸,不能千篇一律,不能重复,这时的你,就离“大雅”很近了。



 
【责任编辑:Fui】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书画家影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书画家影像网的价值判断。

上一篇:当代著名书法家刘猛临作《张猛龙碑》第三版重磅来袭 火热预售!

下一篇:据说这是日本最好的楷书,你怎么看?


关于我们  |  图书出版  |  视频拍摄  |  网站地图  |  版权说明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