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09-28 | 标签: |
生活中的美与丑,当然是存在的。不过每个人的认识可能不一样,各人有各人的见解,很难说谁是谁非。我是上点岁数的人了,当然也有自己的看法。我觉得生活中的美首先是说人,待人接物,立身处世,中国的习惯首先要讲“德”,把“德”看得很重。孔子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俗话说“但行好事,莫问前程”,都是这个意思。再一个,要讲“正”。所谓“正”,指形端表正,路走得正,立身立得正,不做损人利己的事,不做歪门邪道的事。这是就伦理道德方面说的。至于山水、事物、人的美丑,这方面更复杂,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比如说一个人,怎样看待他的美丑,肯定是一个人一个看法。甚至描述美的词,也在不断地变化,过去说大家闺秀、小家碧玉,俊俏、美丽、漂亮,新词都用“靓”、“酷”了,真是应时而生。
再比如歌曲,我还是喜欢过去的歌,那种朴实的、庄重的、有山林气息的、有田野气息的歌,现在年轻歌手唱的,且不说别的,先把头发弄直起来,我就很难说是美还是不美。我喜欢的歌,喜欢的演员,现在几乎看不到了,那些老歌、民歌,现在电视上很少了。现在一打开电视机,就是蹦啊、跳啊、吵啊、闹啊、耍贫嘴啊,台下还一个人举一个亮棍,从你的角度看你不喜欢,但年轻人喜欢。
质以代兴,妍因俗易,生活中的美有相对的一面。如果回到人,回到伦理道德,则人的品质有善良、正直、勤劳,这样的品质我是永远喜欢的,我也会敬佩、效仿这种人。有一次我在电视台做嘉宾,谈到文字的实用性,我说中国人、中华民族是方正的,庭院是方正的、屋宇是方正的,人立身处世,要朴实端方,写字也要方方正正。我也不怕得罪年轻人,现在明星大腕的签字,我觉得受不了,看不惯,他们总是撇外文,都签出花儿来了。从书法的用度看不下去,但有什么办法?可能这就是“酷”,就是“靓。这样下去,恐怕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就丢了。
至于我自己的学书道路和追求,我过去是写唐楷的,后来写魏碑,现在我又把帖的东西也吸收了一些。我有一副对联:“品酒醇縭迥异,学书碑帖无町。”现在我更趋向于写得和谐、清凉,最后追求的是清凉之境。我有一首小诗:“平生乐书道,匆匆六十春。何畛碑与帖,唯求清凉境。”所谓清凉之境,就是想让人越看越舒服,越看越清凉,这是我的目标。
文|孙伯翔
孙伯翔
1934年出生于天津武清县。
晚号“适叟”。
一生以魏碑书体立足于当今书坛,
2013年获中国文联第十一届造型艺术成就奖,
2015年获第五届兰亭奖终身成就奖。
本期编辑:言蹊
素材来源:孙伯翔艺术馆
最新关注[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