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4-07-12 | 标签: |
书法之美,在于用笔。没有笔法就谈不上书法,所以掌握好笔法技巧,才是学好书法的重要条件。学好书法,笔法技巧是关键。笔要巧拙互用,巧则灵便,拙则浑古,合而参之,落笔自无轻佻,浑浊之病矣。清.秦祖永《绘事津梁》。
喜欢欣赏书法的女孩子,自带“静气感”。静气是让人一见便安心的力量,一个心湖澄净的人,内在沉稳开阔、平静有力。书法即是心灵的定海神针。今日与大家一起欣赏诗仙李白唯一的传世书法真迹《上阳台帖》,字字充满仙气!
唐 李白《上阳台帖》
《上阳台帖》为李白书自咏四言诗,也是其唯一传世的书法真迹。此帖为纸本,纵28.5厘米,横38.1厘米。草书5行,共25字。加上后人的题跋,帖长约3米。
内容为: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可(何)穷。十八日,上阳台书,太白。
说起《上阳台帖》的来历,还得回到公元744年,43岁的李白和32岁的杜甫成为了莫逆之交,他们首次在洛阳相见,并且一见如故,于是就有了下面的这个故事:
二人结伴一起去王屋山的阳台宫,拜访司马承祯,但是让人遗憾的是,到了阳台宫,他们才知道司马承祯已经仙逝了,不见其人,惟睹其画,李白感慨万千,写下了这幅《上阳台帖》。
唐 李白《上阳台帖》局部
此幅作品给人有神龙见首不见尾的视觉效果。全篇寥寥25字,足见其豪迈气概,笔墨酣畅之神韵,豪放而不轻浮,沉着而不呆滞。此帖用笔纵放自如,快健流畅,于苍劲中见挺秀,意态万千,可以说是李白性格的绝佳写照;结体亦参差跌宕,顾盼有情,奇趣无穷。作品的字里行间充满了“书卷气”,有如行云流水般的韵律,可比江河之水连绵不绝……
乾隆引首题字 “青莲逸翰”
众所周知,李白以诗人著称,写诗的特点是比较气势雄壮,字里行间充满了感情色彩,会让人感觉到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其书法作品极为少见,因此,此帖更显珍贵。字帖引首为清乾隆皇帝楷书题写的“青莲逸翰”四字,正文右上为宋徽宗赵佶的瘦金体题签:“唐李太白上阳台”一行。
唐 李白《上阳台帖》局部
《上阳台帖》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一千多年里,这幅诗仙李白的真迹《上阳台帖》辗转于各朝各代帝王、名家之手,被视若珍宝!这幅字帖上密密麻麻注了印章和注解,个个都是地位超然的大人物,历史上两位酷爱收藏字画的皇帝都收藏过这幅作品,更是从侧面说明了这幅作品的价值之高!
我们每个人几乎都读过李白的诗,但是不一定所有人都见到过李白的书法!千年之物是人非,唯有那一方字帖,或许还残留着诗仙当年的一丝神韵,连接着我们现代人与他的时空对话……
最新关注[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