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5 | 标签: |
自阮元始而迄于康南海的书学批评,并未掀起20世纪前期的碑学热潮,评者自评,书者自书,即康南海本人的书法,也依样帖意显明。在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期间,大体上可以说是帖学独领风骚,新魏碑的流行是“标语”所催发的——它的价值并不在艺术本身。严格意义的碑学,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对于沈尹默、启功书法的批评,其意义不在二先生书法的本身——对帖学独领风骚的不满 ,无意中为碑学拓开了前路。从此,碑学勃然兴起。
孙伯翔书法作品
几十年来的碑学热潮谁堪称代表人物?没有标志人物的文化潮流,只是无痕的逝水而已。析点此期间的碑学,其堪称代表者,唯南萧(娴)北孙(伯翔)而已。
伯翔先生谦蔼低调,处碑学热潮中,这位碑学高手却从不去“弄潮”。
孙伯翔书法作品
伯翔先生是北方人,却有南土士人的温逸。此种秉性,皆流注于笔端纸素,他长于慢中求变,内撅而松,韵致绵长。兄书,大小俱工,较之萧娴书,碑意更浓。萧先生书外拓取势,藏拙于巧,伯翔先生藏巧于拙,寓熟于生。
伯翔先生过目的碑甚多,不论是否为名石,他都着意研习。北碑之出于凡手者甚多,且为刀治,兄的不凡的眼力,善于别择,于常石中察微识妙,博观精取,往往在三四流的碑迹中,发现精微,“三人行必有我师”,碑在即“师”在,此种胸襟拓寬了眼界,故所长碑,不似某石而似某石。自家面目,由是而出。
孙伯翔书法作品
伯翔先生一生守一不移,非若追风逐潮者,时过境迁,便改向他趋。先生自言,所弃之纸,当以车拉马驮。其用功之深巨,由此可见。唯入之深者方知学之难,先生又云,一生能得二三纸足矣。此足见先生自律之严。
在近几十年的碑潮中,匆匆过客多矣,而堪称当世碑学代表者,唯南萧北孙耳。
文|寒丁
源自:孙伯翔艺术馆
孙伯翔
1934年出生于天津武清县。
晚号“适叟”。
被誉为“当代北碑第一人”和“碑学巨匠”。
2024年4月16日在天津辞世,
一生以魏碑书体立足于当今书坛,
2013年获中国文联第十一届造型艺术成就奖,
2015年获第五届兰亭奖终身成就奖。
最新关注[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