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点击收藏  [登陆] [注册]
欢迎登陆书画家影像网 | RSS订阅 |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头条关注
当前位置: > 新闻中心 > 业内观点 >
有缘同行

时间: 2015-01-04
标签:

《消逝的村庄》

《风景》

中国书画家影像网迅 从画第一张工笔花鸟画至今,算起来我与绘画结伴而行已有35个年头了。虽然中间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做过三年漆器画工,学习了四年染织美术设计、服装设计,并且进行了为期十年的服装设计教学工作。但对我影响最深的经历还应是上世纪80年代中央美院油画系在太原开办的油画研究训练班的学习经历。在我还是一个懵懂少年时聆听了徐悲鸿的嫡传弟子冯法祀、戴泽、杨红太、李天祥、赵友平几位先生对现实主义油画的详解,在写生训练过程中苏高礼、潘世雄、孙景波老师亲自上手给我改画指导的场景至今历历在目。在那个信息资料缺乏的年代,他们带来的油画作品原作和欧洲经典绘画作品图片极大地丰富了我的视觉经验。由此油画成了我一直难以割舍的至爱。中国山水画是我着力最多的一个画科,长期以来经历了传统精典名家作品临摹学习和游历名山大川之后,对山西深厚的地域文化和独特的自然风貌尤为珍爱,花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对景写生,乐此不疲。漆器画工出身的我目睹了“85美术新潮”的发生,接受了系统的学院专业教育,以及欧美各国博物馆艺术的考察观摩之后,在2005年重操旧业又做起了漆画。经过中国美协漆画艺委会举办的高研班学习,接受了中国漆画艺术界泰斗乔十光、蔡克振等一大批漆画界前辈的指导,使我对漆画艺术有了全新的认识,并积极投身创作,在2005年参加厦门全国漆画展中,作品《葳蕤》获优秀奖。之后漆画作品《雁门雪霁》参加第二届全国漆画展获金奖,作品《大羊年年生 小羊日日增》参加第十一届全国美展获“中国美术奖提名奖”,作品《消逝的村庄》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漆画作品频繁参加国内、国际邀请展,一些作品被厦门市政府、广州市艺术博物院等官方和私人机构永久收藏。

中国使用天然大漆造物制器已有七千年的历史,但中国现代漆画是一个年青的画种,自上世纪60年代老一辈漆画家使用天然大漆作画至2009年成为全国美展独立画种专设展区以来也仅有五十多年的历程。漆画的发展离不开漆画界同道的共同努力,但更重要的是天然大漆作为绘画材料独具性能的优良品质。天然大漆可塑性极强,既可做有用之器,亦可抒情达意。对其它材料的包容性,在表现上具有了灵动的自由性。华丽的材质肌理趣味、神秘蕴藉的美感特征,使漆画具有了不同于其它绘画的品质、品味。

漆是一种非常有灵性的材料,是一种具有生命意义的物质。中国人用漆的历史可以追源溯流到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文化期,后经历战国、西汉的高峰逐渐式微。就像生命的轮回一样,在当代又散发出新的生命光彩。

在我专注用漆材料作画这十年间,中国漆画艺术也经历了由最初的单一唯美主义样式,逐渐走向现代主义和当代艺术多元发展的格局。漆画与油画、国画一样也面临表现语言创新,延续民族文化基因,传承华夏精神,并且向当代推进的问题。我始终认为以个人的社会体验、个人的绘画视角、个性化的语言探索,用自己擅长的材料进行表达是解决绘画创作问题最好的方式。因此,长期以来我一直坚持周六周日通过油画写生从大自然中吸取营养,白天进行漆画教学、创作,晚上研习水墨山水的工作方式。这种研修内容的多样性、涉猎材料的丰富性和自我身份的不确定性,使我的作品具有了综合绘画的审美特征。

山水、风景是我最钟情的题材内容,油画材料丰富的表现力,中国山水画的笔墨气韵、写意精神,漆画的材质美、工艺美和兼容性是我艺术探索长期关注的方面,在创作中力求使这三个画种的核心审美价值渗透到作品中。艺术作品的观念性是绘画走向当代的重要标志,如何将个人情感体验、关注社会、关切人的生存状态,这些重要问题融入今后的创作,这将是我下阶段艺术探索的主要命题。

王玉文,太原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西省美术家协会漆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流行色协会理事,教育部纺织服装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山西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山西省传统工艺美术保护与发展协会、山西省工艺品旅游纪念品生产经营协会特聘专家,山西省漆器行业协会理事,山西省陶艺协会副主任。

漆画作品《大羊年年生小羊日日增》参加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获“中国美术奖提名奖”,《雁门雪霁》参加第二届全国漆画展获金奖,《葳蕤》参加厦门2005中国漆画展获优秀奖,《厚土》参加厦门2007中国漆画展,作品《消逝的村庄》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有多幅中国画、水彩画参加省内外展览,作品曾被广州艺术博物馆、厦门市美术馆收藏,有多幅绘画作品、壁画作品被企业事业单位采用。

□王玉文

【责任编辑:admin】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书画家影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书画家影像网的价值判断。

上一篇:山西古代廉吏(三):呕心沥血刘东星

下一篇:徐悲鸿之子徐庆平携50余书画家绘25.58米长卷


关于我们  |  图书出版  |  视频拍摄  |  网站地图  |  版权说明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