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15-01-04 | 标签: |
《捣练图局部右》卷,作者张萱,宋摹本,绢本设色, 37 厘米 ×147 厘米,现藏美国波士顿博物馆。
中国书画家影像网迅 《捣练图》描绘宫中妇女制作丝绢的劳动场面。“练”是丝织品的一种。练织时质硬,必须煮过、漂白,再用杵捣,才能柔软洁白。这幅作品共画了十二个人物,这些人物或长或幼、或坐或站,神情姿态各异。作者将他们按劳动工序分为捣练、织修、熨烫三个场面,所以,这幅作品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看。开始的一部分是四个妇女用木杵在捣练;第二部分是两个人,一个坐在地毡上理线,另一个坐在凳上缝纫;第三部分是几个妇女正在把练扯直,用熨斗熨平。整个画面,不仅人物的安排和各个动作之间的联系处理得自然合理,而且细节的描写非常精到。例如捣练中的挽袖,扯练时的微微着力的后退,几个小孩的穿插,以及扇火小孩因怕热而回头等动作细节的刻画都是非常真实、生动而富有生活情趣的。这幅作品的勾线工细劲健,着色富丽匀净,特别是“丰颊肥体 ” 的人物造型,代表了唐代仕女画的典型风格。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作为全美境内的艺术博物馆重镇,其藏品中,不乏中国艺术品。12月下旬,以女性为主题,展出馆藏的30余件中国艺术品。展品涵盖北宋至20世纪的绘画、印刷品、宣传画和照片,以此展现一幅跨越千年的女性形象的漫长历史。展览将延续至2015年7月。
本次展览中,最受瞩目的恐怕是传宋徽宗赵佶 《摹张萱捣练图卷》(以下简称《捣练图》),这也是该馆最重要的中国画藏品之一,于1912年入藏。
《捣练图》是一幅工笔重设色画,描绘了唐代妇女织造丝绸的情境。画面按劳动工序分成捣练、织线、熨烫三组场面。画中的宫女们,捣练、络线、熨烫,分工各有不同,其“丰肥体”人物造型,表现出唐代仕女画的典型风格。有意思的是,还有一位小女童钻到了在白练底下,好奇地探头探脑,为稍显严肃的劳动场面增添了活泼的气氛。著名文物收藏家、鉴赏家王世襄先生在《游美读画记》里,曾这样评价这幅作品:“画笔工到,线条柔而有力,设色鲜丽夺目,每人衣服上的花纹图案,各不相同”。
除了《捣练图》以外,展览中也涉及不少现代作品。如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广告画。《请用卜内门肥料》中的摩登女郎身着旗袍,被农作物所包围,被海外专家认为是“唯物主义的生活方式”的隐喻。
在中国,丰富的艺术文化中诞生了众多不同的女性形象,通过不同时代背景下对时尚、造型和审美的展现,来诠释对美的定义。本次展览并不关注传统儒家思想下作为美德化身的女性绘画,而把视野投向千年来,艺术家对女性的真实构想与认知。“尽管大多数人更加熟悉中国的山水画,但人物画在中国文化中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具有不可撼动的地位”,在波士顿美术馆中国艺术策展人看来,这次展览虽然以女性为主题,但并非关于女性,反而是关于男性。“因为这些作品皆出自男性艺术家之手,而女艺术家通常只画花鸟。作品反倒体现着男性怎样看待女性并希望她们如何。”
最新关注[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