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点击收藏  [登陆] [注册]
欢迎登陆书画家影像网 | RSS订阅 |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头条关注
当前位置: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孙伯翔 | 怎样学习《张猛龙碑》

时间: 2025-08-22
标签:

文/孙伯翔

在我国书法史上,魏碑书体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它恰似艺术飞库中的一颗明珠,灿烂尤比,光彩夺目。《张猛龙碑》是魏碑书体的著世名刻之一,形成于北魏后期,魏碑书体中非常完美成熟的碑刻、对后世的书法演变作用极大,清代书法大家康有为称《张猛龙碑》为正体变态之宗。宗碑的人临《张猛龙碑》,主宗其法,追求终生,借取气息,自成面目。或以此碑为必备之源、必经之路,上溯方圆之极。宗帖的人也多涉足于它,从中吸取营养,完善自我。

图片

《张猛龙碑》的全称是《魏鲁郡太守张府君清颂之碑》、北魏正光三年(522)三月立,原碑现藏山东曲阜孔庙内。写碑的人如果有条件应该目睹一下此碑,再看《贾思伯碑》和《敬史君碑》就更好了。因为我有这样一个概念,总觉得“珂罗版“本不如石印本,石印本不如拓本,拓本不如全拓,全拓不如原石。前人有观石三日胜临三年的说法,达种说法虽然有些陈旧,但确有一定的道理,古人今人倾倒于碑,前者不胜枚举。

怎样临写《张猛龙碑》(包括其他书体),我认为有三点:一读,二临,三领悟。

图片

临写一种字体,首先要读进去,也就是说心中有字,手才能写字,又表及里,由形入神,由微入妙。从眸中才程度上讲,临书的难度更大。孙过庭说得非常精辟:“察之尚精,拟之贵似”。察就是读,读和临的比例应该是读,临各半,或读更多一点。只有《张猛龙碑》的笔法特征和结体特征,才能掌握它多姿多变的天成之趣、跳跃之妙乃至精神飞动之美。心中有了《张猛龙碑》的艺术特征,手中再经过千锤百炼、朝临暮写的艰辛磨炼,定能达到拟之贵似、“庖丁之目不见全牛”的程度。临写书法依然如此。察之尚精,方能拟之贵似:拟之费似,方能遗貌取神;遗貌取神,方能达到取古化我的境地;达到这个境地,方能厚积薄发,进入创作。先人古神,古主我仆,后出古神,反仆为主,确立自我。

在尝试创作的过程中,要发挥极大的领悟思维的潜能,要触类音通,要举反三、反四,反五,甚至于反七反八,这就是在艰辛书途中的捷径。

学书先临帖。对临应该全神贯注,以客观为主,但更需要主观的剖析。默临是和对临人脑的比较,印象临则是主客观印证,印证一下对临,默临的效果,印证一下单字腕力的驾驭能力和主观与客观的融合效果。

图片

清人郑板桥曾经说过:“十分学七要抛三,各有灵苗各自探。”写到乱真的程度很不容易,但这不是目的,目的是打出来,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临写《张猛龙碑》是否真正得之堂奥,不能以年限为绝对标准,也不能用临几百遍来衡量,更不是用自己的小聪明代替砚田的寂寞耕耘,必须以最聪明的头脑,最扎实的功力亦步亦趋地循序渐进,才能得到临书的真正收获。著名书法大家邓散木先生有言:“临帖(碑)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选定了某一本帖,就要口气练下去,不到成功不止,这是练字的决窍之一。”邓先生的名言可以作为我们临书的座右铭。

图片

孙伯翔

 

1934年出生于天津武清县。

晚号“适叟”。

一生以魏碑书体立足于当今书坛,

2013年获中国文联第十一届造型艺术成就奖,

2015年获第五届兰亭奖终身成就奖。

 

【责任编辑:Fui】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书画家影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书画家影像网的价值判断。

上一篇:初中海焦墨山水绘画的笔墨精神与创作简论

下一篇:没有了


关于我们  |  图书出版  |  视频拍摄  |  网站地图  |  版权说明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