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陆发行的2018年狗年邮票(写的“戊戌年”)
但是,在中华文化传承相对完整的地区,如中国台湾2018年邮票及香港邮票如下:

▲中国台湾发行的狗年邮票(写的“戊戌”)
▲中国香港发行的2016年邮票(写的“岁次丙申”)
所以,可能在港澳台同胞看来,大陆写“戊戌年”是很奇怪的事。
再强调下使用规范:古代一般都写“岁次某某”,如公元1894年的书面写着“清光绪二十年岁次甲午”。在文章用语中如王羲之《兰亭序》开头就是“永和九年岁在癸丑”。用“岁次”“岁在”表示年份,前边必须有年号年数。但如只写“干支”二字,就可以独立使用,后面不要写年,直接写上季节月份即可。
那么,古人有没有写“某某年”的呢?有,在清代书法家伊秉绶就写过“乙亥年”,但是非常少,而且也是不合传统规范的,不能作为正确的凭证。
结论
书法作品用天干地支纪年法落款,传统意义而言,是不能在天干地支后加“年”字!
如果您认为在新时代就想这么写,也不能说绝对错误。但更建议“岁在戊戌”“岁次戊戌”“戊戌之春”等,会更文气、更正统、更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