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点击收藏  [登陆] [注册]
欢迎登陆书画家影像网 | RSS订阅 |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头条关注
当前位置: > 新闻中心 > 书法专栏 >
学书法别太矜持!

时间: 2019-03-07
标签:

谭延闿虽然有不少真迹传世,但没有一篇专门谈书法的文章,更没有相关是如学颜的资料。对于学书方法只有书信、日记中的零散记载,今天摘录几条供大家参考借鉴。
 
“观古人用笔,乃知今人之非”
 
对照古人的用笔,才能知道我们的缺陷,才能进步。书法的法是历代书家的实践、思考和总结,并不是某一人在某一天的突发奇想。也就是我们要学的古法,不知古法,不学古法,落笔无法也就无所谓“书法”了。学古法、知古法才能有进步,乃书法颠扑不破的真理。

 
“学古真如镜取影”
 
谭延闿说的"如镜取影"反映在书法实践中就是临摹法帖。其有两层意思:第一层为“形之影”;第二层为“神之影”,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形似与神似。写字练书法首先要做到形似,再求神似,如果连形式都谈不上神似就没有依附处,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古人作书,上不让下,左不让右”

 
摘取谭延闿临《麻姑仙坛记》“召”字为例:“召”字是上下结构,上半部分的比例几乎占了整个字的三分之二,则为“宁上占下地步”。再把上半部分看作左右结构就是“宁左占右地步”,整个字重心偏下,古拙之味道油然而生。
 
 
“宁苦毋易”
 
如何让笔画具有立体感,可以说谭延闿就是笔画立体感的实践者:“锋当使中”就可增强线条的立体感,即我们平常说的线条的厚度就是中锋用笔的具体呈现。至于“立体感“”的另一个要诀则是写字应速度适当,速度适中使笔力均送至笔端,不过快也不过慢才能呈现线条的入木三分之感。总体就是要“宁涩毋滑,宁拙毋俗,宁苦毋易。” 如此才富有质感,笔画如苍松挺拔。


 
“貌合终是形神离” 
 
于右任曾说:谭延闿的字有真本领的。谭延闿虽为国民政府主席习字从未因为公务繁忙而有所懈怠,毕生通临《麻姑仙坛记》220遍。这220遍绝对不是为了亦步亦趋的形似,如果是为了“像”以他的领悟能力肯定是用不了这220遍的。他说“凡作书,不可过矜持,过求肖,二者皆足减灵机”也就是说形似之后,最重要的是要追求神似,或学古更重要的是要追求神似,神似的追求就可以不用那么“像”了。而这神似只能靠勤学多练来悟了。
 
【责任编辑:Fui】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书画家影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书画家影像网的价值判断。

上一篇:一个不知名的文人,却以楷书跻身宋代书法史!

下一篇:古代人写楷书的方法


关于我们  |  图书出版  |  视频拍摄  |  网站地图  |  版权说明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