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教序,全称《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怀仁,是唐朝的一位和尚。
这幅作品并不是王羲之亲笔所写的,而是由唐太宗撰文,命弘福寺和尚怀仁来去收集王羲之的字,进行拼凑成文刻于石碑上。
怀仁花费了二十多年的时间,在民间重金求购王羲之的字,不够的字则由部首、笔画拼凑。这说明怀仁也是一位非常有功力的书法高手,集字难度巨大,不仅不够的字要补上,还要处理整幅作品的章法布局关系。
王铎临圣教序
圣教序主要是学什么
1、学习用笔(笔法)
圣教序中的字大部分来源于兰亭序及其它手扎,虽然是石刻文字没有兰亭序那般精细、灵敏,但它的笔法变化仍然值得学习借鉴。
2、学习结字(结构)
圣教序的单字结构姿态特别丰富,比如我们知道的兰亭序中有十三个不同的“之”在圣教序里都有体现。并且圣教序在疏密、收放、开合上面用到的更多,做的比兰亭序还要极致。
3、学习变化
临帖最重要的东西,我认为是要能掌握它的规律。它的笔法是怎么变的?它的结体是怎么变的?它的行气布局是怎么变的?这些如果你能理解,或许就能够举一反三,笔下就能写出精彩的东西。
4、正之以骨
这个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要学习它的骨力,力道。力道十足可以说是王羲之的一项特色,如董其昌评价王羲之“右军如龙,北海如象”,右军如龙,就是形容王羲之(王右军)的字像龙一样奔腾飞舞,矫健有力。
我们都知道龙的身材是很庞大的,但是它飞起来却很灵活,不费力气,这犹如王羲之的字一样把力量与灵活做到了极致!
学圣教序更能训练出字的骨力来,像学米芾的行书,贪图爽利,学之不当者极容易写成偏锋!线条的力量感,力体感还是没法与王羲之相比的。
赵孟頫临圣教序
为什么是学圣教序而不是兰亭序
1、兰亭序不易初学,容易不得要领
兰亭序用笔高超,稳健与灵敏共存,学之者容易追求细节速度过快,写出来的字就没力度,没厚度,空有形也。
对书写者的功力与知识要求较高,学习兰亭序者,可以多参考虞世南版本、褚遂良版本等。
2、圣教序字数更多
圣教序全文将近2000字,而兰亭序只有300余字,可以学习训练的内容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