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点击收藏  [登陆] [注册]
欢迎登陆书画家影像网 | RSS订阅 |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头条关注
当前位置: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旭宇说魏碑

时间: 2025-09-02
标签:

魏碑我是喜欢的。它是我们现代书法的源头。这是其一。其二,魏碑在那个时代代表着思想解放,代表着一种多元文化。魏晋时代,南碑,尤其是《爨宝子》,那种变化,那种奇态,那种古朴,那种耐人寻味,那种字的结体,那种独特的构图、构形,让人感觉到我们中国书法的千变万化,美韵无限。有人认为是抽,拙本身也是一种美。魏碑中有大量的墓志,千变万化,让你着迷。康有为在清朝末年提倡崇尚魏碑,独崇魏碑。有人说这是因为我们民族在清朝每况愈下,己经被外国侵略,激发了民族抗争精神,崇尚魏碑是魏碑见棱见角,有一种刚劲气势。我觉得这不是康有为的初衷。

图片

清末,不光康有为,在康有为之前,己有人开始写魏碑。因为清代魏碑出土量逐渐大起来,确有特征,有新鲜感,和一千多年来的写站、写王義之、写唐人东西的感觉不一样。这里面有发现,有发现就有兴奋。不论发现好的还是坏的,发现奇怪的,还是发现特别的,只要有发现就会引起兴奋。在艺术上也是这样。清朝发现魏碑新美感的,不光是康有为,康有为只是推波助澜而已。康有为的字写得不怎么样。康说自己是眼中有神,手下有鬼。意思是眼能辨别字的好坏,手下有鬼是手不听使唤,字写得不好。他对自己的评价,我认为还是比较得体的。康有为是独具慧眼,但有时也难免说话过头。他把魏碑说成是书法的极致,甚至是高峰,甚至比“二王”还好,我觉得这就有点偏颇,也有失公允。但他强调魏碑的特殊性与特殊面貌,强调读魏碑时的特殊直感与特殊享受,像发现新大陆一样,给予肯定是应该的。

图片

我肯定魏碑,但我并不是要把我的作品都写成魏碑。我只是推崇、欣赏魏碑的丰富多彩,那种意趣,那种高古,那种脱俗境界,那种美。魏碑能写成那样,与那个时代的精神是统一的。我从魏碑中汲取了好多营养,尽量把魏碑精神与“二王”帖的精神,及颜真卿的精神融汇在一块,形成自己的艺术追求。魏碑,我认为是当代书法可以大量吸收营养的一个宝库。

我们不是简单地去模仿魏碑,重复魏碑,而是从魏碑所表现的魅力中去理解、去消化魏碑的丰富性、多样性,形成我们当代的百花齐放,要各家有各家的面貌。
 

图片

我们强调碑学时,不应排斥贴学。不要像康有为那样,强调碑学就把姑学贬低。帖学、碑学应该都是书法方面的宝库,是古人创造的一种很高境界的艺术,一种文明的体现。我们对帖学强调得多一点,而对魏碑相对重视不够。为什么这样呢?就是道向的发展,哲学上叫发展得不平衡,政治学叫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书法艺术很奇特,帖学发展到相当高的阶段,甚至唐朝太宗皇帝把“二王”的东西奉为神圣,到宋朝发展到极致,明清前期也是这样。因为当时没有发现魏碑,所以站学一路走来很顺畅。后来突然发现魏碑,感到很奇特,味道很好。这样就产生逆向思维,认为以前的不行,学不得了,咱们学碑。民国初年学碑,碑碑不离,三五岁孩童一写字就学碑,而不学枯。而写碑写到一定程度,我们又感到不行,还得写贴。所以,艺术的规律往往是发展到一定程度就逆向发展。就像穿衣服一样,先前穿中山装,后来穿西装,谁也不穿中山装了。穿喇叭裤兴了一阵子,后来谁也不穿了。生活的潮流是这样,艺术的潮流也是这样。这样我们就很有必要公允一些,对帖与碑都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评价,既不要扬贴抑碑,也不要扬碑抑帖,要恢复碑与帖本来的真实面貌。我觉得作为一个艺术家,特别是对一个想要给别人讲课当老师的人来讲,应该是你可以偏爱,但你讲出来的道理不该有偏废,应该公允,要符合事物本来面目。好多评论家,甚至艺术家都或多或少存在着这样的问题,我喜欢这个,就说这个好,不喜欢那个,就说那个不好。不能这样。还是要历史地、全面地评价艺术,评价历史上的人,不能因为自己的好恐而扭曲历史的本来面目。你可以有偏爱,但你做到不偏废,才能吸收百家之长,才能使自己发展得更好。

图片

有偏爱而不偏废,这是大家都应该具备的修养。尤其是一个书法家协会的领导者,更应该注意这个问题。作为一个领导者,作为一个有一定地位的书家、评论家,都应该注意这些,不要产生误导。客观公允,既有益于整个艺术的发展,有益于别人,同时也有益于自己。有益于自己什么呢?你能从不同的风格当中,不同的创作模式当中,吸取别人的长处,使自己的眼界更宽广,境界更高。

在初写魏碑的时候,可能不是那么字字见楼见角。字字见棱见角是刻石的效果。魏碑的主要特点,不只是刚健,更是它艺术上的多样性、丰富性、趣味性、抒情性,能表现人的情意。这是我们今天的艺术家,特别是书法家应当研究和吸取的。

图片

 

魏碑还有一个特点,是能使你的字写得很大。而写贴,我们大部分贴是手札,很难学写大字。写气势磅礴的字,碑学在这方 面比怡学更占优势。所以当代写大字,尤其是大字榜书,我感觉应该提倡写碑。我们很多的门牌匾额,需要大字,需要很有气势的大字。楼堂馆所,需要大的宇装饰。大字在当代生活中,更具有社会价值。而写大字,魏碑有它的优势。

我喜欢魏碑,过去曾想在河北建一个魏碑研究会,但是因为各方面的事情比较多,考虑还不太周密,就把这个东西放下了。我觉得应该有这么一个研究部门,从理论上、实践上研究魏碑,研究我们应该从中吸取什么东西,从哪些方面梳理,这对推进我们学习魏碑是很有必要的。

图片

在学习魏碑当中我想提醒朋友们不要完全复制魏碑。我们还是要表现我们这个时代,表现自我表现时代的性情。学习魏碑,只是借鉴它那样的手法。如果完全复制它,那就没有必要了。因为我们的时代感情与魏碑时代不一样了。我们要书写出有时代性的艺术品。所以,从艺术创作上讲,我们对待魏碑首先是继承它,然后是发展它,继承它不是目的,是一种手段,发展才是真正的目的。要把继承和发展结合起来,使魏碑和贴结合起来,走出一条窃新的道路,这是我们当代书家应该探求的。

【责任编辑:Fui】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书画家影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书画家影像网的价值判断。

上一篇:青年艺术家·符书瑞 | 油彩魔力,触见灵魂的涌动

下一篇:没有了


关于我们  |  图书出版  |  视频拍摄  |  网站地图  |  版权说明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