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点击收藏  [登陆] [注册]
欢迎登陆书画家影像网 | RSS订阅 |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头条关注
当前位置: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孙伯翔 | 《始平公造像记》的结体(2)

时间: 2025-10-30
标签:

(三)变方为纵

这种结体在《始平公》的结体中,更是我们后学应该潜心理解的地方,只有认真领会学习,才能化古为我所用。“乌”字一般地说是方形结构,或稍扁一些,这都是人们惯用的,而《始平公》的“乌”则是变方为长。请看第一笔“丿”,它不是“横侧”,而是“竖斜”,从概念来认识则是变横为竖,与第二笔相吻合。第三、四笔的横紧紧与竖靠拢,钩势向上,转处由折变绞,左下部的四点大胆错落有变,整体结构长中见密,势向右倾,厚重中有流动之感。

图片

“焉”字的结体与“乌”字同出一理,皆为横画重叠结构,其趋势于右上,其笔画更为密结,各个笔画确有密不透风的效果。然最后四点密中见疏,将点变横,大胆开张。左下起笔,逆笔向上,最后一笔却是反辅为主,起到了主笔承载的作用。

图片

《始平公》的“薨”字和“崇”字都属于笔画繁多、结体紧密而字形修长的典型。这两个字照例本应方整宽博,但书家朱义章却是独具匠心。“崇”字在第一行的第十六个字,“薨”字在第五行的第十二个字,这种缜密纵势的安排与左邻右舍形成了和谐而强烈的对比。“薨”字上部较平,下部趋于右上,使全字密处见空灵,紧而不死板。“崇”字“宀”小,而末主横加大,“示”部竖笔加重,整体下半部较平,而上半部趋于右上,“山”部有意倾斜,使人们联想到崇山之险峻。

图片       图片

著世的碑刻“有定位,而出之自在。”唐楷字往往是以横、竖捺作为主笔,而魏碑字则是根据字的动态部位来确定主辅关系,所以,字字不死板,变化多姿。

“秀”字的第一、二、三、四、六笔是抑左扬右的,而第二笔由横变侧,大胆开张,第三、四、六笔依附主体,第五笔环顾,第七笔稳重定势,字呈势险,复归平夷,又极具妙理,给人以美的回味。

图片

(四)端正居方

在《始平公》中,端正居方的字占多数,所以,称《始平公》的结体为“平画宽结”。《始平公》的“灵”字其势少险,其体主方。上部“雨”字头略取侧势,中间的三个“口”并肩伫立有象,“巫”字两个横几乎相等,起到了地载的作用。两旁“卧入”有刚骨之雄,虽点画繁多,然笔力峻厚,丰肌强骨,茂中见蔬、给人以方峻端重雄浑之感。

图片

“遗”字属于方正字例,它的处理方法又给我们后学很多的启迪。“贵”部的口处理得极小极扁,而一横又处理得很长,贯穿全字。“贝”字居中,"走之”部首连接长横的上、下,主笔波磔,稳固地发挥地载的作用。全字结体方正,贵在穿插笔力峻厚有力,给人以沉雄气满之感。

图片

“暨”字端正方雄,更给人以壮美之感。上部“既”大于下部的“旦”,笔力丰实,似有千斤之力、下部“日”字左右留有疏朗的空间,最后的主笔呈地载之势又略有趋上,颇有精神飞动的美感。

图片

 

“不”字和“上”字均属于笔简而体正的范例。初看它们同是横画丰满、竖画中正、细品每画皆是线中有曲,有入微变化。方笔方中有圆、圆中寓方,方正之中又有环顾呼应,笔力丰实,点线方厚,所以笔画虽简,整体效果浑然统一。

【责任编辑:Fui】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书画家影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书画家影像网的价值判断。

上一篇:初中海书艺画学杂谈

下一篇:没有了


关于我们  |  图书出版  |  视频拍摄  |  网站地图  |  版权说明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