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 官方微博
特别推荐
旭宇官网
胡立民官网
碑帖真迹手稿专区正式上线!

“集古之大成”赵熙书法

时间:2014-07-14 11:07 来源:未知
标签: 书法作品欣赏 书法家 书法欣赏 赵熙书法 赵熙

   赵熙的书风在当时很受人们喜爱,对四川书风影响很大,至今仍有众多学习者。各地临摹者也很多,郭沫若对其书法极为推崇,早年便是学赵字。向黄介绍说,赵熙书法以行书、楷书为最多,偶写隶书,惜流传极少,书法家徐无闻在新中国成立前曾见过一幅,认为写得古雅不凡。赵熙信手写来也是法度严谨,毫无懈笔。赵熙对朋友来信是每信必复,不论写多写少,都以精工著称,曾言“信札包罗万象,果能数百言而不脱书卷气,其人造诣,即不可轻。”在他的来往书信中,有许多是谈论艺事的,其中有许多真知灼见,凡得其信札者,无不奉为至宝。

  在近代成都书坛中,书法界可谓是百花齐放,各领风骚。在这批书法名人中,以“五老七贤”之首的赵熙的书法成就最高。对于赵熙,世人有“民国第一书法家”“川中第一写手”“家有赵翁书,斯人才不俗”的评价。如今,读者能在成都望江公园、新都东湖公园等地都能看到赵熙的墨迹,与大家书法亲密接触。昨日,在新都东湖公园内,知名书法家向黄为记者摆起了赵熙书法的龙门阵,全面展现了赵熙的书法成就。他说,与赵熙同时代的诗人陈兼与,对赵熙书法的评论最为精当,也为后世所公认:“(赵熙)书法最工,初为帖学,近小欧阳,后泛涉汉魏诸碑,于北魏《张猛龙》尤其有入处,故所作峻整密栗,而又气骨森张,近百年间罕有与并。”
  赵熙书法 “集古之大成”昨日,向黄对赵熙的书法,赞不绝口。他评说,赵熙的行楷字体,中收外放,洒落腾宕之笔,如天女散花,孔雀展屏,飞行放逸。赵熙的书法笔锋犀利而沉着,字体结构内紧外松,和宋代黄庭坚中宫收紧而四周放射有相似之处,其用笔圆中寓方,字形多呈直立长方形,行距和字距一般都比较疏朗,但行气呼应极好,所作不论大小,都精气内含,疏落有致。
  有人分析,赵熙之所以取得如此大的书法成就纵然有其天资聪颖、悟性高和用功甚力的因素,但最主要还是得益于他在文史哲等多方面的综合造诣。“赵熙是活到老,学到老的典范。”向黄告诉记者,著名书法家徐无闻曾讲过,“赵熙青年时期以学颜为主,笔力健实,间架开张,得颜书宏大的气象。中年的用笔和结体,很明显地融合了大小欧阳和赵松雪的成分,形成自己的独特风貌。他的榜书大字,雄厚峻整,稳如山立。他的行书笔锋铦利而行笔沉着,轻处不浮,重处不滞;多数字中间紧密而向外展开,对足以取势的点画做适当的强调;字字妥当而体积的大小变化明显,章法上字距与行距较疏朗;法度谨严而风姿潇洒,不论大幅小笺,信手写来,都自然表现出统一的风格。这种风格赢得了很多人的喜爱,在20世纪前半期的四川,仿效者不少,称之为‘荣县字’。赵老中年以后,博涉多优,报取汉魏六朝碑刻神趣,书艺更高,形成了如余兴公所说的‘秀逸朴厚,别具风格。’”向黄赞叹道,从赵熙的书法中,可以看到赵熙学习书法的脉络非常清晰,是传统的临摹苦练的学习方法,可以说赵熙是“集古之大成”。
  不随波逐流 诗书不分家向黄告诉记者,赵熙的心中诗书不分家,他曾在品评书法时讲:“书贵脱俗而有雅韵,故学书必先自读书始。”这就直接点明了书法与读书的关系。赵熙还讲:“诗文与书一代各有风范,唯豪杰乃能挺然风气之外,后人学古,则又当通知古今风气之判,以定其体。”向黄说,古人以人重书,今人以书重人,二者兼而融为一体,赵熙堪为典型。“从赵熙的作品中能看出他用笔沉稳、刚健、丰富变化,毫不拘束怯懦,传统功力扎实,扎实得无懈可击。”他钦佩地介绍说,赵熙当时处于晚清康有为提倡的唯碑独尊的时代,天下无不习北碑,多数人学碑不成反而把字写得彪悍无味,步入野道。然而赵熙学书非常聪明,他不随波逐流,坚持自己碑、帖并重的原则,终使自己的书风形成鲜明的个性,秀逸文雅,筋骨内含,将碑学和帖学完美结合,独树一帜,成为晚清书坛上的一大亮点,名震海内,卓然成一代大家,甚至有人评其为‘自眉山苏东坡后在诗词、书法上第一人’。”
  以有无赵熙书法 判断有无文化品位赵熙的书风在当时很受人们喜爱,对四川书风影响很大,至今仍有众多学习者。各地临摹者也很多,郭沫若对其书法极为推崇,早年便是学赵字。向黄介绍说,赵熙书法以行书、楷书为最多,偶写隶书,惜流传极少,书法家徐无闻在新中国成立前曾见过一幅,认为写得古雅不凡。赵熙信手写来也是法度严谨,毫无懈笔。赵熙对朋友来信是每信必复,不论写多写少,都以精工著称,曾言“信札包罗万象,果能数百言而不脱书卷气,其人造诣,即不可轻。”在他的来往书信中,有许多是谈论艺事的,其中有许多真知灼见,凡得其信札者,无不奉为至宝。
  在言谈中,向黄还向记者讲述了一个小故事。当年,某藏友得到一册赵熙(1867—1948年)眉批的清代刻写善本。眉批密密麻麻,字小如粟,字字精妙,煞是惹人心爱。这位藏友拿起裁刀,将眉批裁了下来,然后装裱成长长的手卷,召集友朋拜观,很是过瘾。“关键是,那本清刻也是一册纸白版新的古籍善本图书!爱赵熙书法到这个程度,也真是痴迷。大概,只有骨灰级粉丝会如此。”他笑言道,事实上,过去巴蜀人尤其喜爱赵熙书法,以有无赵熙书法而定其有无文化品位。如同明代江南人喜欢大画家倪云林,以有无他的画而分雅俗。中国书画家影像网
  赵熙
  赵熙(1867--1948),字尧生、号香宋,四川荣县人。蜀中五老七贤之一,世称“晚清第一词人”。他“工诗,善书,间亦作画。诗篇援笔立就,风调冠绝一时。偶撰戏词,传播妇孺之口”,蜀传有“家有赵翁书,斯人才不俗”之谚。光绪十八年(25岁)高中进士,殿试列二等,选翰林院庶吉士。次年,应保和殿大考,名列一等,授翰林院国史馆编修,转官监察御史。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猜你喜欢
栏目列表
名家访谈
新闻中心
活动预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