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点击收藏  [登陆] [注册]
欢迎登陆书画家影像网 | RSS订阅 |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头条关注
当前位置: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始平公造像记》的结体(1)

时间: 2025-10-15
标签:

书法艺术主要是通过笔法和结体的不同表现而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从而反映生活和自然变化的意象美。也就是说,书法艺术是源于客观世界而反映客观世界。前人曾把字比喻为人,那么,不同字体的结体,则表现、反映人不同的气质和特征。人体若蹲、若卧、若行、若走,这种意象的遐想和比喻是非常有道理的。根据这种意象联想来品评《始平公》的结体特征,确有大丈夫之气、武士之姿,使人精神振奋,永无靡弱之病。

《始平公》的结体在魏碑的结体中属于平正类型、魏碑字体的平正是“重法度而出于自在”、是平中生奇,稳中寓险的。由于《始平公》的点画峻厚、多力丰筋、笔与笔的关系既对立又统一,使平正的结体丰实缜密、既空灵、亦凝重。《始平公》的结体犹如一个健将、有宽博的身躯、壮美的骨骼,丰实的血肉,它身材高大、血气方刚,其力无穷。

细品《始平公》二百余字的全文,在方正雄峻的结体中,字字异态,结体变化特征大致可分以下几点:

图片

(一)由方趋扁

《始平公造像记》碑额第一个“始”字,就是一个由方趋扁的范例(见下图)。这个字本应是方形的组合结体,但由于书家朱义章巧妙的安排,使后人很难掌握。“女”字旁儿体长笔重而倾斜,有挤压“台”部之势,“台”部压扁而紧凑,“口”字反常大于“厶”,使全字趋于扁形而呈右上飞动之势。由于笔画丰实厚峻,结体纵扁却有飘逸凝重之感。

“一”字亦是难以摹仿的佳作。一是难在气,二是难在形。有气无形则无质感,有形无气则无神采。在一笔之中,左低右高而收势下垂,不失重心,线条笔力中实,两端有丰厚棱角、险中求稳有流动之象,气贯神足。

“公”字上左点,以圆笔见浑穆,上右点以方笔见方雄,形成和谐的呼应关系,下部的以刚劲的拱形地载之笔完成整个结体,这种呼应顾盼整个的自然组合,给人以遐想。

图片

“响”字是由方趋扁、笔画较繁的字例。笔画虽多,但笔笔各有边际,结体缜密,密中见疏,体虽扁而意方

“十”字是由方趋扁、笔画较简的字例。横画和竖画的用笔皆有铁石之重,横画长,先伏后起,收笔再伏,似有千斤横擎之力,而竖画故作短笔安排,以横切露锋起笔,先左偃后右旋,斩钉截铁,全字故作扁态,更显方雄之气。

图片

 

《始平公》由方趋扁的结体还很多,例如“则”、“九”、“孟”、“丘”、“玄”、“区”字等,这种大胆的安排,是书家朱义章的创造、是“龙门”书体的典型范例之一,它给人以新奇、舒服、欢快和耐人寻味的感觉,这是在创作构思上给后人的一个启迪。

图片

(二)抑左扬右

《始平公》方正之中见奇险即是抑左扬右的结体方式,碑额的“像”字是这类结体的第个范例。同时,细品起来,这个字美感无尽,也是最难临摹的。左部的“亻”,书家故意压短、

有向里作弧之态,面右部“象”字又故意展长,整体向里弧,而局部(上部的几个撇下俯,下部的几个撇又上仰)亦呈弧状:整体环绕,局部相映;上半部合拢紧凑,下半部舒展散开、呈“人”状,这种重法度面出于自在的安排,可见书家造诣之高。

图片

 

“下”字横画以方雄之笔,呈伏一起一伏之状,其势左低右高,中竖偏左而笔势顾右,其势又有擎天之功,横与竖各自有向面又相互环顾,均呈弧形。第三笔形向右下,其神向里弧,与竖笔恰成呼应。“下”字仅三笔,笔笔沉雄中有灵动,整体和谐。”下”字在一般的结体的组合中很容易处理成横平竖直,如果不注意其情其势就更难摆脱僵化死板的弊病。《始平公》的“下”字,有情、有势、方而见厚,简而寓繁,疏而见密,变化无穷,美不胜收。

《始平公》的“寻”字,更会使人们产生多方面的联想,给人以意象美的享受。“彐”部有意于右,如武士之头,昂首远视,“工”部和“口”部平结而有错落、与“寸”字主横呈挺胸之态,有意构成武士健将之躯,这是《始平公》书体方雄拙美的典型之例。

图片

【责任编辑:Fui】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书画家影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书画家影像网的价值判断。

上一篇:聊聊黄宾虹与吴昌硕两位先生之一

下一篇:没有了


关于我们  |  图书出版  |  视频拍摄  |  网站地图  |  版权说明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