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点击收藏  [登陆] [注册]
欢迎登陆书画家影像网 | RSS订阅 |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头条关注
当前位置: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一点一画皆文章 ——孙伯翔笔下的“竖”

时间: 2020-04-10
标签:


    魏碑书体的笔法比其他书体突出,所谓突出是指方笔方雄,圆笔圆浑,两者相比较起来反差极大。所谓方笔多主方,但并非笔笔皆方;圆笔多主圆,也并非笔笔皆圆。
 
 
    但是,由于经典碑帖的创作年代都较为久远,多有残缺污损,加之大多由金石传拓而来,无论是点画的起笔、行笔或是收笔,还是结构的穿插组合,用毛笔较难展现出来。因此对于初学者而言,往往不得其门而入。
 
    现年86岁的孙伯翔先生作为当代北碑巨匠,其魏碑创作在当代碑学领域具有创造性启蒙意义。他将“刀”“笔”作统一观,在孙伯翔营构的北碑结构中每一字都成为一个高度造型观念的视觉表达。孙先生认为,想学好魏碑书法,首先要对基本笔画的书写方法做到游刃有余。并就魏碑书法中的基本笔画之——“竖”的写作技巧进行讲解。
 
 
    竖的写法与横的道理几乎是一样的,起笔同是一样,或藏或露,方圆交错,但收笔不一样。横的收笔或略顿内收,或势尽笔收。
 
    竖的收笔主要有两种,传统叫法一是垂露,一是悬针。垂露者笔回,悬针者意回。行笔的线横与整似乎近同,坚与横的涩行之法是一样的,只是笔势有异。在运行笔法上,都要沉实、涩行,有运动的节律,切忌死板、平拖、浮滑,在这里我们不妨放开想像力,与机械化的、自然的具象作一个比较,水泥的电线杆子从人们的视觉中看上去,下头粗,上头细,它是机械的人力所为,并非自然之象,所以它是死板的,不变的,没有精神没有语言,更谈不上什么艺术的生命力。
 
 
    反过来我们再联想到大兴安岭林海中的苍松,其势直上九霄,远看高耸挺直,近看仰察则是直中有曲,多曲而成一线,这种自然之象正是书法之笔,生长时它是竖,如果伐倒在地它就是横。
 
 
    比如“中”字和“千”字都是垂露竖。“中”字的竖起笔为露锋横侧笔。通常写魏碑有句经验之谈,叫作“横笔竖下,竖笔横擎”,就是针对方侧之笔说的。竖的横侧入笔之后,继而提毫向内再著力下行,至底部略驻笔转势向右下顿(切勿重顿),顿中有提,接着衄笔旋回。“千”字亦同,不再泛举,起笔虽入上撇内,也应见笔。
 
   “中”字和"郎”字的竖是悬针竖。“中”字全字的笔画重,笔画少,所以也就决定主笔“竖”下笔要重,竖笔横侧入笔继而提笔转下,毫不轻率,收笔著力至终,笔送到位,笔不回意回。再看“中”字的全体,扁“口”上倾,主竖又有意安排靠右,而且上长下短也是有意反结安排,使全字具有精神飞动之美。“郎”字的竖较细,它与全字的左半部的密聚有关系,所以写得细些。但细的笔力却能见主笔精神,千万不要写得过快,否则悬针竖就会显得轻浮。
 
 
 
孙伯翔
1934年出生于天津武清县。
晚号“适叟”。
一生以魏碑书体立足于当今书坛,
2013年获中国文联第十一届造型艺术成就奖,
2015年获第五届兰亭奖终身成就奖。
关于书法创作时的心态
    学书法,莫求名利,学书法的目的千万不要想着有一天成为大书法家,这样你反而会为其所累一无所获。作为书法人,我们一定要摆正位置,书法是中华传统文化之宝,千百年来传承至今,在我们手里要在继承中有所创新,不要墨守成规。要继承也要变化,因为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正所谓:万象皆点线,无处不方圆。
 
     书法的最高境界就是“真善美”。要做到专家点头,群众鼓掌,这是很不容易的事情。要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虚怀若谷这才是前进的方向。
 
 
关于怎么写好书法
    书法要先从横平竖直开始,艺术性是后话,先从临摹仿照古人开始,学古出古,一提一顿皆有道理,要把每一笔每一画,都看成是有生命的,它们都是活的,就像壮阔的钱塘江大潮其实是大自然写的“一横”,长白山百年苍松是大自然的“一竖”。
 
关于“继承”和“创新”
    学书法要走好自己的路,还要继承和创新并行。只继承,圈在里面出不来;只创新,就会是无源之水。就拿我自己的学书道路来说,我过去是写唐楷的,后来写魏碑,现在我又把帖的东西也吸收了一些。此次书画展我写兰亭序、圣教序,就是有意尝试碑帖契合。
 
    我有一副对联:“品酒醇醅迥异,学书碑帖无町。”现在我更趋向于写得和谐、清凉,最后追求的是清凉之境。所谓清凉之境,就是想让人越看越舒服,越看,越清凉,这是我的目标。
 
 
关于“帖学”和“碑学”的看法
    人人都有偏爱,偏爱乃为自然,偏见则是极大错误,误人误己,书法人应该有包容宽广之情怀。我学魏碑,爱其将军之体,健将之躯,雄而不狰,威而不猛,切忌狂怪。一生长旅,转益多师,既喜碑又喜帖,“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我一生理想。对任何一种碑帖,只要“咬定青山不放松”,追至底,自会成家,也自然有变。
 
     现在写碑与写帖的人都不少,光写帖就会缺少刚强与浑厚,光写碑就会缺少韵味与精微。写碑与写帖的人不能互相贬低,对于碑与帖都应该衷爱它,它们没有截然的界限,关键是“拿来主义”为我所用。换句话说,碑有碑的优势,帖有帖的长处,碑帖结合就是优势互补整合,使书法的形态更多变化,内涵更丰富,美感更强烈。
 
【责任编辑:Fui】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书画家影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书画家影像网的价值判断。

上一篇:什么是真正的好画?

下一篇:这才是学习书法的捷径,学书者必看!!!


关于我们  |  图书出版  |  视频拍摄  |  网站地图  |  版权说明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