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点击收藏  [登陆] [注册]
欢迎登陆书画家影像网 | RSS订阅 |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头条关注
当前位置: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初中海 | 一道画语——谈中国美术教育

时间: 2022-08-03
标签:

文/初中海

 

中国是世界公认的文明古国,传统遗产之丰富,艺术成就之高深,在世界上是少有的。作为中国人,应该花大力气研究、整理、宣扬我们的民族遗产,并从中推出民族风格的新成就,不要去强求相同。

 

中国画的基础训练,要有自己的一套办法”、“学习方法大体是:一是从事中画技术基础的锻炼;二是注意诗文书法金石之辅助;三是骈考画史、画理,及古书画之鉴赏;最后的重点,在品德与胸襟的修养。持之有恒,不求速成,自然能得水到渠成之妙”,形成了一整套中国画之教学体系并且影响至国内各大美院,对于当时之积极意义绝对不可低估之,尤其是这种敢于坚持真理不惧与“主旋律”唱上一曲“反调”的胆气与魄力,确实称得上是“论是非不论利害,论顺逆不论成败,论万世不论一生”的“大丈夫”。如果潘天寿如此之中国画教学体系能够在学院美术教学中得以践行与推广,则中国画之今天必定非今日之情形也。

 

现在,每年从学院中国画系毕业的学生都很多,然而审视他们的绘画创作,貌似体现着双重之传统——古老的东方文化传统与被西方文化所改写的现代文化传统,其实这样的双重传统反而割断了传统:一边是难以回归的东方智慧,另一边是西方文化。对于老祖宗而言,是另类;对于他乡之西方来说,则是陌路。这样的似是而非的“中国画”,中国画之笔墨精神与笔墨传统的缺失人人都能看得到,中国画的味道是越来越淡了,令人感到十分之悲哀。

 

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在我们这个泱泱大国的美术院校,实行的是单一的苏派教学模式,学生们只能接受这种极大地束缚了创造性思维与艺术风格的“大一统”式教学,从此我们的美院如同“生产流水线”一般源源不断地生产出一批又一批的美术“成品”,而具有千年传统之中国画及教学却“靠边儿”站了,教者已无“用武之地”,学者也无处再觅“名师”而学。

 

历史积淀下来的关于美术教育之思维模式与思维习惯已经形成了强大的定式和惯性,积极的探讨难以治本。中国美术教育的矛盾与难题依然存在。进入新世纪以来,对于当代之美术教育而言,其美术院校的体制、系科设置、课程安排如何安排,如何对待基本功训练与创造精神培养之间的关系,如何把握继承传统与艺术创新的关系,如何吸收外来美术教育的经验,如何判断世界现代艺术流派并有所选择的吸收,怎样以新时代以及新生代为文本建立起当代中国之美术教育体系,乃当前美术教育界所面临之刻不容缓的急需解决的重大之课题。



 
【责任编辑:Fui】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书画家影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书画家影像网的价值判断。

上一篇:“心象·新象”——当代艺术家邀请展“第一期”将于8月6日开幕

下一篇:《胡立民·楷书创作三篇》


关于我们  |  图书出版  |  视频拍摄  |  网站地图  |  版权说明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